◆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 专业学制:四年
◆ 招生类型:文理兼收/艺术类
◆ 所在学院:文法学院
◆ 专业slogan:省级一流课程 83%毕业生顺利考研、考公、考编
◆ 院长寄语:语润民风真善美,字里行间见真情。愿你们在万卷丛书中求索,在苍茫大地上扎根;向上生长,向内深化;建设美丽云南,讲好中国故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云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较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较高文化素养,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设成规模适中、具有地域特色的省内一流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实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云南工商学院校级一流专业,是我校第一批本科专业,也是就业率高的热门专业。
专业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11年建设,挖掘云南地方文化,厚植家国民族情怀,突出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成为云南省高校专业综合评价C类专业。
专业规模
目前在校生2271人。
就业率
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年来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毕业生大多进入教师行业任职或报考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岗位需求量较大。
就业薪资情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在5000-6000元左右,年增长率8%-10%。
数据来源:掌上高考
数据来源:学职平台职业调查
就业满意度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满意度为4.4分,接近于满分,说明该专业的就业稳定性和就业满意度等综合较高。
数据来源:学职平台职业调查
就业领域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多集中在考公考编、中小学语文教学、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领域。
数据来源:掌上高考
就业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可胜任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及研究、企事业单位语言文字工作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宣传工作,可在传媒机构从事传媒内容生产及文案策划工作。
就业区域分布
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就业所在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各地州,少部分在广西、新疆等地。
就业案例
熊晓莹 新疆政法学院
杨 惠 昆明市西山区教育体育局
字蕊雪 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教育体育局
杨光碧 昆明市彝良县教育体育局
申才仙 崇左市大新县中学
邹 艳 昆明市彝良县公安局
杨庆东 临沧市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柴 银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昆明市盘龙区委员会
杨绍源 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税务局
宋 江 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投政务服务中心
李 鑫 玉溪市新媒体协会
蒋佳妤 保山市昌宁县融媒体中心
胡 旸 临沧市融媒体新闻社
夏凤一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楚雄分行
王斯楠 中国农业银行普洱分行
升学案例
高玉玺 云南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郑 洋 云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
谢祖英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
钱 娜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肖玉婷 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鲁凤雪 云南民族大学国际中文教育
胡艳琴 昆明理工大学国际中文教育
马晓娴 云南师范大学传播学
朱姝婷 大理大学学科教学(语文)
学习内容
第一学期:中国古代文学1、现代汉语、普通话
第二学期:中国古代文学2、现代汉语、书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三学期:古代汉语1、现当代文学1、语言学概论、云南民族文化概论、办公事务管理
第四学期:古代汉语2、现当代文学2
第五学期:大学写作、外国文学、民间文学、修辞学、新闻学概论、新闻摄影摄像基础
第六学期:大学生就业指导、文学评论、语用学、新闻视频编辑
深度教育课程:云南本土作家作品鉴赏
获得能力
1. 理论知识:牢固掌握语言、文学等专业核心知识;了解和本专业有关的历史学、哲学、教育学、新闻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使用和文献检索等工具性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
2. 实践技能:具备较高的文学、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 资质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全国新媒体营销师证、国际中文教师证书。
4. 获得的(名企)实习实践机会: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传媒机构实习实践机会。
5. 掌握能力:能在教育部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文化宣传、新闻出版、文秘、广告文案及行政管理等工作,并在该岗位上发挥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
本专业目前拥有专兼职教师133人,高级职称教师46人,占比35%;在主讲教师中,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100%。聘请云南省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勇教授担任学术院长。
专业教师队伍
云南工商学院文法学院学术院长,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高校专业综合评价文学学科组组长,云南省高等学校专业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 |
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汉字学、汉字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省级精品课程带头人。曾在《语文建设》《学术交流》《中国教育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等发表论著3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近10项。 | |
云南大学在读博士,文法学院党总支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中国古代文学》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校级一流专业负责人,校级教学成果负责人。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和参与编写教材4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等各级各类课题16项。 |
科研实力突出
本专业教师近年来主持省级课题项目6项,主持或参与教育部课题3项,主持或参与省教育厅课题5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校级课题12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教学成果奖2项;核心期刊7篇,学报8篇,EI论文5篇,CPCI论文5篇,其它会议论文7篇,指导学生发表论文17篇。发表论文总数72篇;独著2本,合著7本;专利5项, 软著7项;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一流课程3门。
OBE教学理念
本专业采用以OBE的教育理念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结合分组教学、翻转课堂、任务驱动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方法,融入鲜明时代特征和云南文化特色,通过课堂主渠道,配合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辅助教学,确保学生掌握系统、全面、前沿的专业知识。
名企协同育人
引进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同行专家讲座或授课,扎实学生专业基础;引进云南广播电视台、嵩明融媒体中心等行业领域专家讲座和实践教学,锻炼学生与名企需求配备的实操能力。
国际化培养项目
与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泰国玛丽薇学校、泰国盛唐文化教育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加强双方师生交流互访、协同育人。
实验实训室
微格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普通话测评实验室、新闻采编实训室、有声实验室、民族文化研究实验室、书写技能实训室。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本专业与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报业集团、嵩明县教体局、宜良县教体局、大理市黄冈实验学校、玉溪市新阶联总会、嵩明融媒体中心、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泰国玛丽薇学校等知名企事业单位、机构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获奖情况
202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国赛一等奖、最佳创新奖;
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国赛特等奖、最佳创业奖;
2021年云南省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大学生语文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
历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一等奖60余项。
社会实践
楚雄州大姚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