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业名称:英语

◆专业学制:四年

◆ 招生类型:文理兼收

◆ 所在学院:文法学院

◆ 专业slogan:与中国外文局联合培养;教师获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 

◆ 院长寄语: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Language is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for communication. 

 

2

 


英语专业设置紧密贴合国家语言服务战略,服务区域民族文化强省战略,积极响应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人才需求,适应国际交流与合作产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云南区域经济发展,致力于培养能够在云南省多民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熟练运用英语从事教育、翻译等相关工作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英语专业积极开发校外实践基地,持续深化校企/校校合作,学生可实现实习即就业。以就业铁三角“教师-辅导员-就业专员”为依托,建立就业资源开发机制;借助学院海外合作高校资源,输送合适人才海外访学、升学。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持续加强,在较长的时期内,英语专业将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就业前景。

 

专业实力


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C类专业,中国外文局校企合作单位。名企共建专业,就业率高的热门专业。获教育部认可84项学科竞赛国家级银奖,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教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

 

专业背景


英语专业为我校区域发展战略支撑专业之一,于2011年在本科层次进行招生,并于2018年在本科二本层次恢复招生。

 

专业规模


目前在校生215人,输出毕业生69人。

 

专业排名


英语专业位列校友会2023大学排名Ⅲ类10强;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C类专业,省内排名第八。

 

3

 


就业率


英语专业就业率多年来保持较高水平,2023届就业率同比提升2.7%,其中6名学生海外攻读硕士研究生、1名学生征兵入伍,3名学生基层就业,高质量就业率达30%。  

 

就业薪资情况


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278元,位于一线城市的毕业生平均薪资略高于其他地区,达到了5000-6000元。在薪资涨幅方面,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职业生涯的前三年内,平均薪资涨幅约为10%-15%。特别是在那些与国际业务紧密相关的行业,如外贸、跨境电商等,薪资涨幅更为明显。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其薪资水平也普遍高于平均水平5%-10%。


数据来源:掌上高考


数据来源:学职平台职业调查


就业稳定性


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调研显示,约20%的学生计划未来更换工作,而63%的学生打算保持现状。整体来看,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良好。

 

就业满意度


90.45%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就业情况非常满意,5.55%的学生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情况持有积极和满意的态度。这既体现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市场需求,也反映了毕业生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上的积极心态。


数据来源:学职平台职业调查

 

就业领域


英语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领域是教育业,高达69.39%毕业生选择进入这一行业,反映了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教育领域的广泛需求和高度适应性,尤其是在英语教学、管理和研究方面。12.12%就职于建筑行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合作的增多,建筑行业中对具备英语沟通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并列第三,各占比9.09%。批发和零售业需要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来处理国际贸易、进口出口等事务,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则看重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些行业中的国际化业务、技术文档翻译等职位,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数据来源:掌上高考


就业方向


英语专业毕业生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职业选择广泛。他们可以在教育领域担任英语教师或教育管理工作者,也可以在翻译与口译领域发挥专长,为国际交流提供语言桥梁。此外,国际贸易、新闻传媒和旅游文化等领域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如外贸业务员、新闻采编、导游等职位。

 

就业区域分布


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西南区域经济体,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为西南多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城市分布比例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约66.73%,选择在云南省内的城市就业,如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市、梁河县、盈江县、永善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以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仅有3%的毕业生选择到省外就业,如江苏省南京市。有27.27%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这一分布既体现了毕业生对西南地区发展的积极投入,也展示了他们在职业规划上的多元化选择。

 

就业案例


王德英  云南城市建设学院辅导员                      

马雪猛  云南华柒肥业有限公司创始人

胡忠焕  文山市司法局

陈万艳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武婷婷  盈江县教育体育局

 

升学率及升学成果


英语专业中有27.27%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升学院校涵盖了国际知名学府,如英国的约克大学和利物浦大学,以及马来西亚世纪大学,苏丹再纳阿比汀大学与泰国拉查布里皇家大学。这些英专学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语言优势,跨越国界,选择到国际舞台上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体现了他们的学术追求和国际视野。

 

升学案例


杨松涛,2020届优秀毕业生代表,通过学院留学项目相继获得了英国考文垂大学、朴茨茅斯大学、伯恩茅斯大学本科阶段的offer,最后选择了考文垂大学,并且获得了考文垂大学凤凰奖学金铜奖。本科阶段结束以后,他选择了继续留英读研,去到约克大学开启了研究生之旅。

 

此外,众多学生升硕成功,继续深造:

彭保林    云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张   旭    云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李文青    云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李怡琳    南宁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4

 


学习内容


第一学年: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综合英语、英语阅读

第二学年:英语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教育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化概要、英汉/汉英笔译、翻译技术、中小学英语测试与评价

第三学年:高级英语、英语演讲与辩论、语言学导论、跨文化交际、东南亚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学科课程教学论、文学翻译

第四学年:英语国家文学、英语综合技能实训、英语教学研究方法、影视翻译、文学批评方法导论、中学英语教学法、国学典籍翻译、同声传译

精品课程: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英语国家文学

 

获得能力


1. 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教学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翻译知识、基本的翻译理论。

 

2. 实践技能: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较强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英汉双语转化能力,具备运用英语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独立开展英语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改革、指导社会实践;具有较为熟练的英汉口笔译技能,规范的译者礼仪和现场应变能力,能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口笔译实践的能力;具有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口笔译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

 

3. 资质证书: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四级证书、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八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三级证书等。

 

4. 获得的(名企)实习实践机会:获得昆明师专附小职教园区分校、昆明育才教育集团弥勒一中、昆明市空港三中实验学校、嵩明职教园区第一小学等学校、上海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云南智泉翻译有限公司等16家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践机会。

 

5. 掌握能力:能够不断跟进国内外英语基础教育教学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不断实现自我发展,成为教学团队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的优秀英语教师;能够利用工具灵活处理翻译项目中的分工与合作,管理与协调,积极主动学习行业、岗位前沿知识,不断追求个人突破,成为职业化口笔译人才和翻译项目管理人才。

 

5

 

英语专业自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高职称占72%;博士2人,硕博比达73%。4人获“教学之星”授课大赛半决赛一等奖、总决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25项;5人获外教社高校教师授课比赛省级一等奖等省级奖项30余项。

 

专业教师队伍


彭庆华 教授

学术院长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评审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云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兴趣有语用学、语际语用学、教育语言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3项,主持云南省MTI翻译硕士实践基地建设项目1项,主持省教育厅和云南师范大学科研项目、精品课程及教改项目5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译著6部;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云南省高等教育优秀论文以及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等奖项6项。

解芳 教授

澳门科技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博士在读。教育部中西部青年骨干教师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访问学者,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二语习得,教师发展。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SSCI等论文三十余篇,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比赛暨第五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正高组三等奖等其他奖项多项。

何馨宇 副教授

英语专业负责人

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主持参与横向课题、校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SCI核心期刊1篇,参编教材5部。荣获云南省第三届高校教师授课大赛二等奖,“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云南赛区二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大学英语组一等奖,英语专业组二等奖,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三等奖,高等学校外语微课优秀作品征集与交流活动云南省二等奖,云南工商学院“精彩课堂”授课大赛一等奖2次。所授大学英语课程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并已顺利结项。

任丹 副教授

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参编系列教材六本,主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与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项,主持横向课题3项、校级“四新”课题1项、校级研究课题1项。先后荣获2023年职业院校外语微课优秀作品征集与交流活动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省级一等奖两次;外研社“教学之星”全国复赛一等奖两次;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省级三等奖;“精彩课堂”高级职称组校级一等奖等;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NECCS获得非英语专业组国家级二等奖和英语专业组三等奖;2023年指导学生参加“外研社·国才杯”英语翻译大赛,获得笔译组省级铜奖。2023年主授课程《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立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科研实力突出


教师科研成果丰硕,2023年来,获教育部产学研课题1项、主持省厅级项目6项、校级及横向课题数十项,指导本科生校级科研立项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独著3本,合著或合编著7本;主编、参编教材7部;发表论文总数50余篇,核心期刊5篇。校级一流课程5门,一流课程培育项目2门。

 

6

 

OBE教学理念


以《英语专业教学指南》为指导,将师范类英语专业认证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在实际教学中运用 OBE理念,注重学生英语教育和商贸领域专业技能培养,使人才培育符合学校“应用型”定位,结项通过1门校级金课建设。深化课程思政,完成50个课程思政案例汇编,培养学生中国情怀;以学情为基本,施行BOPPPS六步教学法,筑牢学生基础知识;以二三课堂为依托,提升学生语言运用和终生学习能力。加强与头部语言学校合作,持续提升办学条件。


 

7


 实验实训室


本专业建有数字语音实验室2间,在建翻译实训室1间。搭载凌级语音系统,实验场所布局合理,安全设施完备,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训要求,体现良好的职业氛围并具有一定的仿真性,体现语言听说能力的专业性;设备种类、台套数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配齐、配强语音室管理人员,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实训开出率达100%,设备利用率95%以上,发挥了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等功能。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本专业现与昆明师专附小职教园区分校、昆明育才教育集团弥勒一中、昆明市空港三中实验学校、嵩明职教园区第一小学等学校签约了校校合作协议;与上海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云南智泉翻译有限公司等达成校企合作;共建设校外实训基地16家,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8

 

获奖情况


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共计获得32项学校学科竞赛目录奖项。

2023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英语组演讲)国家级银奖创造了省内同类院校的新历史,也是多年来云工商学子第一次获此殊荣。

2023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英语组阅读)省级银奖1项;(英语组口译)省级铜奖1项;(英语组笔译)省级铜奖1项;(英语组演讲)省级铜奖1项。

第26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南地区复赛三等奖。

2023年全国大学生外语水平能力大赛(英语赛道)一等奖、三等奖7项等。

 

9

 

国际交流


海外硕士直通项目:含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主流留学国家院校,例如: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韩国庆熙大学、加拿大卡普顿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泰国易三仓大学等,真正实现应用型和国际化的办学思路。

海外游学访问项目:剑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北安普顿大学、悉尼大学世界知名院校的特色专业课程学习。

 

10

 

社会实践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泰国玛丽薇学校师生游学活动开幕仪式”,邀请了泰国玛丽薇学校的师生来校进行为期15天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中泰文化的相互了解。学院还成功举办了ICC国际交流协会一周年庆典晚会,展示了国际交流的成果。并组织“青春无国界,丝路共辉煌”云南工商学院学院首届国际文化交流周等活动,通过文化展示、艺术表演等形式,增强了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选派学生参加第三届云南省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参赛节目《我爱你中国》获得广泛好评,充分展现了英语专业学生的风采和实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